最美奋斗者|她,从经开区到新城的“设计师”

 在经开区

同事都亲切的称呼她为小周局长

说起她的工作激情和干劲

人们都竖起大拇指


今天

小亦要给大家带来的

“最美奋斗者·亦庄榜样”故事主人公

就是她,周千钧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副局长


“随着一轮轮改革的不断深入,在27年的时间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昔日的乡村小镇成长为生态秀美、产业集聚、产城融合、充满活力、宜业宜居的现代新城。”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副局长周千钧说道,作为北京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经开区因改革开放而生、而兴、而强。

化解落差 从“学院派”到“工作狂”

2007年,周千钧研究生毕业后,正式加入到了经开区管委会,成为了经开区规划分局的一名新兵。“刚来亦庄很是迷茫,站在博大大厦楼下,除了电话局、锦江富园大酒店之外,几乎没有高层建筑,与刚刚完成学业的海淀城区差别很大。”除了环境的陌生,更多的是来自于工作上的困惑,“我不明白自己当时能做什么,记得领导第一次正式布置的任务是做一份图纸报告,我研究生阶段更多是规划研究,对于图纸是能看的懂,但是实际画图已经有些生疏。”周千钧说道。按照领导要求,她与同事细心整理出厚厚的一大叠材料交给领导,本以为能得到领导的赞誉,可没有想到换来的却是一顿批评:“你是北大研究生毕业,也要做工作中的尖子生,要尽快进入角色。”周千钧和同事一起,重新梳理领导意图,终于制定形成沿用至今、定期更新的“经开区项目用地进展情况月报”。

2009年,是经开区飞速发展的一年,对于周千钧来说,也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从这一年开始,她承担起项目经办人的角色,负责审批各类建筑工程项目。“每天就是接洽项目方,公建项目、居住项目、产业项目等,多的时候一天能够接洽十几波人吧,基本上是白天开会,中午和晚上办件。”除了自身长期跟踪的项目之外,有时还得接办同事转过来的项目。“那段时期规划分局的人员尤为紧缺,新建项目又比较多,同事调岗、休假等一些原因,我必须得把他们手上的活接过来,人走事不能停啊,项目方都等着呢。”正是这种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仅一年时间,办件就超过三百件,此后连续8年个人办件量居全市前列。10年多的时间,周千钧共经办规划审批服务事项近2500件。她力求实现规划审批服务“数量多、速度快、质量高”,助推“绿通变普通”,全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


厚积薄发 从审批经办到设计引导

2010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兴区两区行政资源整合,由此亟需推进“12平方公里拆迁安置房项目”的规划建设工作。“2011年前后一段时期,这个项目面临批量审批,工作量非常大,7块居住用地需要做设计方案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办理等。因为是大型居住项目,民生保障工程,还需要组织专家论证、上报市级部门等。规划的片区内还有3所幼儿园,1所小学,1所中学,1家医院,同时开展审批工作。”周千钧说道。

为了保证项目的快速审批,周千钧带领团队深入指导设计方案的编制。“当时由于那片居住区面积大,整体的设计方案比较单一,而且方案已经和拆迁农民确认过,基本上是无法做颠覆性调整,我们就考虑从外观形象上做文章。为了让拆迁农民留得住乡愁,整片居住区就依托南海子公园,融合了皇家园囿的传统文化元素,在审查方面,也做到了高标准。”“这七片居住用地的配套服务设施,我们也指导设计团队,整合设计,集中布置,提高便民服务水平。”“虽然是拆迁安置房,但是我们的审查要求、建设标准不能比一般商品房要求低,必须给老百姓提供好的居住品质和生活环境。”周千钧说。


紧抓契机 变整合研究为法定规划

“亦庄新城规划最大的突破点,就是把一个整合研究,努力变成了法定规划。”2017年北京市新版总规获批,要求全市各区编制分区规划落实总规。“当时经开区不属于一级行政区,按正常来说是不需要单独开展规划编制的。”但是,经开区作为北京市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以及习总书记提出的“三城一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经开区在新一轮规划编制中,没有自身相对独立完整的规划,就很难切实推进习总书记提出的三城一区建设,以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升级版开发区的建设。经开区领导多次与市领导沟通交流,最终,按照北京市圈层发展的理念,经开区抓住了契机。“按照北京市新版总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亦庄新城作为‘多点’之一,已经明确提出来了,我们也开始往亦庄新城方向努力。直到2018年10月,正式明确了亦庄新城规划范围为225平方公里,‘经开区及周边地区整合规划研究’正式更名为‘亦庄新城规划’。”


独辟蹊径 变规划瓶颈为典型示范

按照北京市落实新版总规提出的强化职住平衡、产城融合的要求,经开区除了满足常住居民的生活配套需求之外,科技人才、企业职工的需求又是周千钧考虑的问题。“我们借鉴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家园中心’的理念,提出‘创新家园中心’,经开区不仅要解决常住居民的生活需求,还要想到为产业工人,为高技术人才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务。”为此,周千钧带领团队,在破解职住平衡的问题上研究着。“全市职住用地比要求为1:2,但经开区乃至亦庄新城是一个以产业发展为主的区域,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比仅为1:0.4,跟全市差别比较大。”在产业用地多,居住用地少的情况下,周千钧和团队成员以及经开区房地局的工作人员多方调研,通过一个个企业的反馈,认真做了研究总结,破除职住平衡的问题。“我们通过不同类型的住房供应,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群居住需求。”周千钧笑着对记者说道,“经开区60%以上的产业工人,高技术人才都能够在经开区工作生活,从根本上实实在在的解决了职住平衡的问题。”经开区产业用地多,居住用地少,这原本是一个规划瓶颈,在创新规划思路的研究带动下,反而成为全市分区规划编制工作的典型案例,为其他区域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