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今日上午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开幕。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承办,执行单位为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展期从1月11日至4月6日,学术论坛于开幕当天下午举行。
八大设计板块包含82个案例
北京的老胡同变为了有记忆的“胡同花草堂”,把秸杆做成了有观赏性的秸杆塔,《韩熙载夜宴图》中弹琵琶女子的窈窕身影动了起来,传说中的海市蜃楼在西北戈壁中真正立了起来,平平常常的社区被设计出了“诗意”……
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的第一层和第三层,八大设计板块用有特色的展览语言呈现。传统活化、形象传播、中国智造、科艺融合、智慧城市、城乡营造、品质空间、友好社区8个板块的82个案例352件(组)作品和方案全部向观众开放,全面展现出新时代中国设计、公共艺术的总体面貌,讲述了新时代中国设计、公共艺术与新生活的关系。
凸显“创新引领”与“生活关怀”
设计、公共艺术与生活紧密相关,它们不仅服务于生活,也是引领和改变生活的重要力量。由此,本次展览以“新时代·新生活”为主题,以全面展示新时代中国设计和公共艺术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积极探索和优秀成果。
本次大展充分总结了前两届展览的宝贵经验,借鉴和吸收其他展览的组织方式,形成“组织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策展团队—提名人(机构)”的展览机制。学术委员会由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群担任主任,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诸迪、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担任副主任,以及文化和旅游部聘请设计和公共艺术及相关领域的50名专家组成。
本次大展策展团队召集人杭间介绍,第三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了从第二届开始的“案例”概念和方式,突出问题导向,将设计和公共艺术置于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总体框架中,关注其社会责任及背后的人文关怀和文化价值,凸显“创新引领”与“生活关怀”的理念。(杨慧/文 冯明/图)
这次大展看什么?
1
“传统活化”板块:重新发现传统认识传统。
重点展品:纸原(传递手工纸的温度)、团扇、风荷舞、鲣鱼计以及从布到衣:金属与纤维、研山系列紫砂
2
“形象传播”板块:设计界在国际国内重大活动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案例。
重点展品:金砖五国峰会形象设计、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形象设计、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书艺问道-吕敬人书籍设计40年
3
“中国智造”板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中国制造业实现转型。
重点展品:向美而生·大道至简桌子、不锈钢环保分类垃圾桶、分体式时尚音乐耳机
4
“科艺融合”板块:新技术及时转换为服务生活的产品与实践成果。
重点展品:HEXA六足全地形机器人、黑曜石360°摄像机、一体式智能码表
5
“智慧城市”板块:让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各种智能设计。
重点展品:微信红包的故事、特赞科技创新平台、爱手工——儿童创意在线教育平台、《中国文化遗产活化》系列APP设计
6
“城乡营造”板块:在城乡更新中如何保留历史记忆、保护生态环境。
重点展品:微胡同、胡同花草堂、秸杆塔、天坑地漏、石皮树
7
“品质空间”板块:在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的设计。
重点展品:黄山太平湖公寓、深坑酒店、船长之家、桃源居社区中心
8
“友好社区”板块:创建友好社区并改善社群关系的好设计。
重点展品:“最后一公里”上海美术学院社区公共艺术活动、所城里社区图书馆、黄浦江东岸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工程
三届大展基本情况
第一届中国设计大展
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在深圳举办。展览以“时代·创造”为主题,首次整合了包括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空间设计及跨界综合设计在内的众多设计门类,从全国申报的11000余件作品中评选出600余件参加展览。
第二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
2016年1月至3月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办。展览以“设计·责任”为主题,关注和倡导设计与公共艺术的社会责任及其背后的人文关怀和文化思考,同时还举办了中国现代设计文献展、公共艺术文献展。
第三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
2019年1月11日至4月6日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展出。展览以“新时代·新生活”为主题,全面展示新时代中国设计和公共艺术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积极探索和优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