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天津美术馆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张仃艺术展》,展出了张仃先生从抗战时期到2010年逝世,70余年间不同风格的作品,从政协会徽、国徽、开国大典典仪和开国大典纪念邮票的设计,到中南海怀仁堂、勤政殿的改造;从上世纪50 年代历次国际博览会中国馆的策划和设计,到新中国成立10周年首都北京“十大建筑”设计;从动画片《哪吒闹海》的艺术设计,到国际机场的大型壁画群和北京地铁壁画群的设计;这一系列的“国”字号艺术设计活动,让人们看到张仃先生心中的大美中国。
从开国大典典仪到政协会徽
张仃自幼学习中国画,15岁时他考入了北平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然而,“九一八”事变让张仃的艺术道路转向了。他加入了抗日宣传队,带着他的宣传抗战、批评时政的漫画作品在各地巡回展出,成为抗战宣传的“急先锋”。
1938年,张仃来到延安,他一边从事美术教学,一边从事年画、宣传画和装饰画的创作,同时还从事舞台美术、服装设计和大生产运动成果展览等实用艺术的设计。也正是这样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让张仃有机会在开国大典上一展身手。
1948年底1949年春,张仃来到北京,那时中央已经开始筹备新中国成立相关事宜。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又没有现成的模式,大事小事多得不得了。所以,1949年初,在上级领导的安排下,张仃和一些同志一起搬进了颐和园,成立了一个名字大概是“中南海美术组”的小组,张仃任组长,专门思考新中国都有哪些事要做,然后进行设计,做各种准备。当时,在前门北池子还设立了一个美术供应社,相当于生产车间,按照设计,制作各种装饰、标语、旗帜等等。
在此期间,各种事务千头万绪,美术小组为包装新中国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包括整个国庆游行的总体设计。什么样的设计才能配得上共产党建立的新中国,是艺术家们考虑最多的问题。张仃在做方案时,先要画出整套图纸,然后交领导审查、通过,他的设计方案通常都是一次就通过。例如:哪个队列先出场,天安门城楼上立几面旗子,挂几盏灯笼等等。此外,新中国第一批纪念邮票也都是张仃参与设计的,还有一大批勋章、奖章也都是他负责设计的。
与此同时,在为开国大典紧张准备的过程中,1949年7月2日,新政协筹备会秘书处根据秘书长办公室第五次工作会议精神,给文娱布置科科长钟灵发去一封信,委托其负责设计会徽,会徽含义为“无产阶级所领导的以工农为基础的民主阶级大团结”。钟灵接到通知后,迅速落实筹备会秘书长办公室会议精神,征集会徽图案。
在征集到的设计图案中,新政协筹备会选定张仃和周令钊7月20日设计的会徽图案。这幅图案庄严富丽,它以一颗红光闪闪的五角星、四面迎风飘扬的红旗和白色地球衬托的红色中国地图为中心,光芒四射的蔚蓝色天幕做背景,周围是红色缎带连接起来的瓦蓝色齿轮和金黄色麦穗。张仃和周令钊对图案的说明是:1.红星表示无产阶级领导;2.齿轮、嘉禾,表示工农联盟为基础;3.四面红旗表示“四个阶级(即当时的四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大联合”;4.地图表示新中国,背景光芒四射。此外,红星下的“1949”四个阿拉伯数字,表示新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的年号;下面是“新政治协商会议”这个组织的名称。
这个设计图案经多次综合意见并修改,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主任毛泽东批准,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正式使用政协会徽。
天安门挂上第一枚国徽
政协会徽诞生了,国徽的设计方案却一直无法敲定。实际上,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定国徽的工作就已经纳入筹备开国大典的重要议程,筹备会常委会授权筹备会第六小组负责草拟国旗、国徽、国歌等方案。7月13日,《人民日报》等报纸刊登了《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向海内外公开应征集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截至8月20日,共收到应征国徽图案稿件112件,各种图样计900余幅,但均与启事中提出的国徽要具备“中国特征,政权特征,形式须庄严富丽”的要求相差甚远。
对此,毛主席表示,“国旗已经决定了,国徽是否可以慢一点决定。原小组仍继续设计,等将来交给中央人民政府去决定。”于是,国徽图案在当时没有提交政协大会讨论。第二轮的国徽设计工作由周恩来总理直接领导,全国政协邀请了清华大学营建系和国立北平艺专分别组成国徽设计小组参加作品评比。清华大学营建系的国徽设计小组由梁思成、林徽因、邓以蛰、王逊、高庄等人组成,而国立北平艺专也就是后来的中央美术学院,小组成员有张仃、张光宇、周令钊、钟灵等教授。经过近两个月的潜心研究设计,清华大学营建系和国立北平艺专于开国大典的23天后分别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国徽图案。
清华大学的国徽图案采用了灰色调风格。以大孔璧作为国器象征,同时暗含完璧归赵、祖国统一之意,配以金色汉八分书国名和象征革命的红绶,红绶皱褶则模仿南北朝造像。这个方案的整体图案组合成汉镜样式,散发着浓郁的文人气息。
相比之下,国立北平艺专提交的国徽方案色彩鲜艳丰富,元素相对较多,以风格写实的天安门城楼斜透视为主体,外圈设计了与政协会徽类似的齿轮,配以嘉禾、五角红星等元素。值得一提的是,张仃从一开始就确定了用天安门做国徽主要图案的设计思想,这一设计思想以后逐步得以完善。关于天安门的构想,张仃自己后来这样解释:“天安门广场既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天安门还是刚刚举行过开国大典的地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都同天安门有关,所以我就把天安门设计进了国徽。”其实在此之前,张仃设计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纪念邮票和第一套开国大典纪念邮票时,都采用了天安门的形象,他此举应该不是出于一时的心血来潮。
然而,这次国徽图案设计依然不够理想,并没顺利通过。在国徽的设计过程中,中南海的待月轩,是两组专家们经常讨论和修改国徽图案的地方,他们常常会为一些设计思想展开热烈的讨论,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一次,张仃提出要把天安门的图案设计进国徽中。而以梁思成、林徽因为代表的清华大学小组,则表示坚决反对,认为一个国家的国徽不应该有建筑物,尤其是象征封建王权的天安门。
在听取了双方的意见后,周总理立即请示毛主席。听完双方的意见,毛主席表示:天安门不应视为封建的象征,应该视为民主的象征、革命的象征放进国徽去。作为国徽设计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周总理也提出了一些意见,认为可以考虑将象征着广大农民的谷穗画进国徽,这一提议在最终的国徽定稿中得到了完整体现。
按照这种思路,清华大学和中央美院的设计专家又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最后形成了包含天安门、齿轮、谷穗、五星等元素的国徽最终方案。
1950年9月20日,毛泽东主席签署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说明:“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为了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国庆,张仃找到美术供应社木雕师傅制作了一枚木制国徽,并带着几个人一起将国徽挂到了天安门城楼之上。而铸造金属国徽的重任交给了沈阳第一机床厂。1951年5月1日,在国际劳动节的当天,新中国第一枚金属铝制国徽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
正如张仃在回忆当年参加国徽设计时说过的:“这枚凝聚集体智慧的国徽,给人以光明、厚重、坚实之感,彰显了东方特色,质量和观感俱佳,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徽形象之一,我为能成为国徽设计者一员深感荣光。”
新中国设计艺术不能没有张仃
新中国成立之初,每一次国际重大展览会中国馆的总体艺术设计,全部由张仃先生设计完成。为我国赢得了国际友人和设计界的赞誉和高度评价。1951年捷克布拉格国际博览会,1951年、1953年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前苏联工农业成果展览会,1955年叙利亚大马士革博览会,1956年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1956年维也纳国际博览会中国馆的总体设计,均由张仃先生设计并圆满完成。一些场馆设计被奉为经典,并被所在国发行为邮票页面。
20 世纪50 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筑”,包括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北京火车站、全国农展馆、北京工人体育馆等,是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工程。从设计到短期内的完成,是新中国一代建筑专家和艺术家辛勤劳动的成果,在国内外引起巨大轰动和反响。张仃是该工程的美术组长,他带领七十多位师生吃住在各个工地,昼夜奋战,圆满完成任务。这一世纪工程的建成,为中国现代建筑设计艺术树立起一座丰碑。其间,他还被聘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美术组长,为这一雄伟建筑作出积极贡献。
有人说,新中国的装饰艺术不能没有张仃。从延安到北京,张仃一直是解放区和新中国的首席设计师。时代精神、民族民间、中国气派,一直是他的设计美学,贯穿于他的设计实践和教育。“毕加索加城隍庙”,形象地表达了张仃装饰绘画的内在张力,以及60 年代中国美术最前卫的品质。
20世纪60年代初,张仃亲自创立了中国首个高校壁画专业,并率先提出壁画复兴倡议。1979年,历史再一次将艺术设计的重任托付给张仃,由他主持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大型壁画群的设计,并亲自创作了候机厅大型工笔重彩壁画《哪吒闹海》,实现了自己的壁画梦想,也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中国新壁画运动和公共艺术的新时代。随后,他又在北京地铁、长城饭店、昆仑饭店、石家庄火车站、香港中银大厦创作了一系列巨幅壁画,催生中国文艺春天的提前到来。
1978年,张仃担任上海动画制片厂《哪吒闹海》的美术总设计,并亲自为该片绘制了电影海报,这凝聚了张仃40年的漫画创作和装饰艺术理念精髓,推动了新中国美术电影事业。该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片,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三届“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还获得了法国青年童话电影节宽银幕电影奖和第三十三届戛纳电影节特别放映奖。而由张仃设计的哪吒形象,成为了大部分中国人心中小英雄的固定形象。
今天,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突破49亿元,创造了中国动漫电影历史上的新高峰,但是不难看出,其中有很多桥段都在向《哪吒闹海》致敬。比如《封神演义》中敖丙使用的原本是方天画戟,而不是印象中的双锤武器。《哪吒闹海》对于敖丙武器的更改,同样影响到之后的一系列影视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也毫不例外,代表水系的冰锤与代表火系的火尖枪对决,就仿若两个代表不同命运的主角一样。在《哪吒闹海》中,李靖家家将的造型圆滚滚的,形象憨态可掬。《哪吒之魔童降世》中该角色的设定和形象与《哪吒闹海》中的简直是一模一样,相同形象的还有影片中出现的海夜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