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设计师的中国乡村之恋

 眼前是葱茏秀丽、白墙黛瓦的古村景致,掌中是旋转多年、绘就无数图纸的画笔,时间静静地流淌。“生活得越久,我越爱青山村,工作也变成了一种享受。”德国设计师克瑞斯站在工作室的窗边说。


图书馆内展示的各类材料。 钱晨菲 摄

十年前,他与来自中国、塞尔维亚的两位设计师来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青山村,一场寻找、搜集中国传统材料的行动在这里上演。

“十年来,我们四处搜寻中国传统材料,将设计理念融入文化遗产传承之中,致力于对乡村传统手工艺的材料解构,承租当地老旧的礼堂作为文创展示空间,通过设计展览、驻场设计等项目,推动中国乡村传统文化的再生和当代设计的进步。”在克瑞斯等人的努力下,一个占地700平方米的“From余杭融设计图书馆”拔地而起。

该图书馆是目前中国惟一一家研究和传承传统手工材料的图书馆,馆内设置了中国传统材料专区,克瑞斯等人把历年对传统手工艺的研究、对材料的解构与分解,陆续进行整理展示,试图建立中国传统材料的分类体系,建设中国传统材料数据库,向全球设计师公开。


图书馆内展示的各类材料。 钱晨菲 摄

“我们从纸伞开始对杭州传统手工艺进行研究考察,后来我们想能不能开发和挖掘更多中国传统材料,设计出更多新颖的产品,并且分享给其他设计师。”克瑞斯介绍,创办图书馆是为了提供一个交流平台,通过信息共享设计师们既能获得乐趣和灵感,又能提升创作能力。他还开展了驻厂设计师项目,每个月邀请一位国际优秀设计师来青山村,选择一种中国传统材料进行创作。

谈起将“From余杭融设计图书馆”落户杭州乡村的原因,克瑞斯说,绿水青山给他带来了创业的春风,让他爱上了中国乡村。“设计是最需要灵感的,青山村生态条件好,优美的环境可以帮助设计师保持清晰的头脑和思维,有利于迸发灵感。”


鱼皮创作作品。 钱晨菲 摄

此外,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村庄积极谋求新的发展模式,这也为包括文创在内的各种产业落地提供了便利。克瑞斯说:“青山村为我们提供了场地,并且减免了三年租金,为创业落户扫除了很多障碍。”

小村子的魅力也让克瑞斯萌发了安家落户的想法。他在青山村租了一幢老房子,一租便是40年。“我喜欢自然主义的装修风格,等房子装修好了,我就把妻子和孩子接过来一起住,她比我更加喜欢中国。”


“From余杭融设计图书馆”。 钱晨菲 摄

谈及未来,克瑞斯说,他将继续致力于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解构,把材料研究的成果提供给全球的设计师和艺术家,鼓励他们运用解构的思维与传统手工艺作坊合作,一起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当代设计的进步。

相关产品

评论